“这个鼻烟壶,一看就是清朝宫里造办处做的,洋人做的不这个样儿,民间彷的,也不敢落这个款,这是个真东西,只不过是一整套里的其中一个罢了。”
也懒得搭理胡迪的质疑声,宁凡娓娓道来。
听到此话,杨宝林点点头,更加感兴趣。
“宁少,你继续说,这鼻烟壶,还有什么讲究?”
还没等宁凡继续讲,胡迪就看不下去了。
“既然是真东西,那你凭什么说不值五十万,底下的款是康熙的吧!康乾盛世时期的瓷器,在清朝是水准最高的,请你解释一下,为什么你说只值五万块?”
宁凡冷澹的看了胡迪一眼,心说不懂就别瞎咧咧。
老子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瞎蒙乱猜的宁凡了。
如今老子拥有鉴宝术,可以鉴定人世间一切古玩字画。
区区鼻烟壶,又不是什么存世罕见的瓷器,譬如柴窑、定窑之类,犯不着用放大镜。
无视胡迪,宁凡面朝杨宝林,说道:“很显然是其中一套,你看这鼻烟壶上画的六只喜鹊,按老年间的讲究,这是主人初六那天出门时候用的,若是初七,这上边就是七只喜鹊,这一整套,怎么着也得有三十只,只得到其中一个,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。”
宁凡还真没有胡说,掌握鉴宝术的他,在古玩这一行还真就是博古通今。
杨宝林听完宁凡分析,意味深长的点点头。
其实,杨宝林也能鉴定出来这鼻烟壶是整套中的一个,只是他很惊讶于宁凡鉴定的速度。
要知道,宁凡鉴定时,只是大致扫了一眼鼻烟壶。
这时的胡迪,并没有被宁凡说服,反而认为宁凡在编故事。
古玩这一行,不足为凡人道也。
胡迪没那个道行,确实无法一点就通。
“胡说!小小的鼻烟壶,怎么可能画的下三十只喜鹊,宁凡你在开玩笑吧!”
宁凡也懒得嘲讽胡迪,他已经摸清了胡迪的水平。
在这行,胡迪就是俗称的半瓶子醋,对古玩一知半解。
“胡迪,胡大少爷,你是在质疑古代画师的画工咯?你可知道,清明上河图宽24.8厘米,长528.7厘米,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,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,比起这鼻烟壶上画三十只喜鹊更有难度吧?”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宁凡不慌不忙,气场强大。
尽管胡迪出身书香门第,自幼受过良好教育,可事实就是事实,在古玩一行,他的确不如现在的宁凡精通。
胡迪,被宁凡问的哑口无言,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憋了好一会儿,胡迪才憋出一句话,“就算这是一整套中的一只,最起码也是康熙年间的瓷器,康乾盛世,你不会不知道吧?你怎么会说只值五万块,说话要负责任!”
唉呀妈呀。
宁凡知道,胡迪要跟他杠到底了。
这就是传说中的杠精吧!
胡迪之所以不愿相信只值五万块,并不全都是因为对宁凡的质疑。
主要还是面子问题。
他出身书香门第,父亲又喜爱收藏,若打了眼,会觉得丢脸。
自己打眼也就罢了,还当着别人的面,这张脸往哪搁啊!
实际上,宁凡已经给胡迪留了几分薄面。
这鼻烟壶,压根儿就不是康熙年间的物件。
虽然落款是“康熙年制”,但实际却是光绪年间的官窑彷制品。
能值五万块,就已经虚高了。
“既然你非跟我较劲,今天我就不给你面子,这鼻烟壶并非康熙年间真品,而是光绪年间的彷品,顶多值个三万块,如果你送给你老爸当生日礼物我没意见,毕竟也是一份心意,但我劝你别在寿宴上炫耀摆弄,否则你就会丢人现眼!”
不吐不快!
胡建仁的儿子又怎样?宁凡不怕得罪!
胡迪一听这话,可就更气了。
“什么?光绪彷康熙?你不要再胡扯,我看你就是个江湖骗子,忽悠来忽悠去,心术不正!”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五十万买的鼻烟壶,结果只值三万块,传出去还不得丢死个人!
胡迪绝不相信鼻烟壶是彷品,更把宁凡看作是不懂装懂的装逼犯。
不过,在宁凡眼里,胡迪很无知。
“康熙时期产的鼻烟壶,数量不多,跟那个时代的其他瓷器风格相似,早期不落款,后期大多书写‘大明宣德年制’,‘大明成化年制’等寄托款,而极少会书写‘康熙年制’,而且康熙鼻烟壶有底足,用青花画两个圆圈,称为‘双蓝圈底’,你这个鼻烟壶,底足无双圈,很明显是光绪年间彷品,现在大多数清朝鼻烟壶都是光绪年间的物件。”
宁凡已经讲得很明白很透彻,这个鼻烟壶底部的落款,是判断真伪的主要凭据。
“简直胡说八道!康熙时期的瓷器落款,怎么可能落明朝的?你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吧!清朝大兴文字狱,对这些最忌讳!”
可算是让胡迪找到反击的机会,他自诩书香门第,在此时却也失态。
宁凡冷笑。
书香门第,不过如此。
你无知,就不要跳出来丢人现眼。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“清朝文字狱不假,当时满清王朝对汉人一直保持戒心,但这是两码事,瓷器容易破碎,因此这个时代的瓷器落明款,象征明朝江山破碎不再来,你以为底下落个‘康熙年制’的款就一定是真的了?告诉你,古玩这一行水很深,没有真本事就虚心请教,别把无知当资本!”
咋地!本神豪就是不惯着你!
书香门第出身,不代表门门精通。
术业有专攻,鉴宝术秒杀你!
胡迪听得云里雾里,不知所云。
而杨宝林,却是听得入神,不由啧啧称奇。
“如此年轻,却懂这么多,实在是难得啊!这些古玩知识,在书本上根本找不到,要么是在这行摸爬滚打混出来的经验,要么就是师从名师,经过了名师指点!”
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
胡迪听不懂,但杨宝林可是个行家。
这时,杨宝林面朝宁凡,一脸欣赏佩服的说道:“宁少果然博学多才,看来真是个行家,分析的头头是道,入门三分,连我都要对你竖起大拇指!”
胡迪瞬间愣住。
啥玩意?
连杨叔你也佩服宁凡?
这到底咋回事,应该没这么夸张吧!
Copyright 2021 69书吧